五大提醒,做好兒童居家安全

2023-04-14

家長常見的迷思
迷思1:家是最安全的避風港?家裡最危險的場所是浴室?
根據靖娟四月的兒童居家安全日調查顯示,家長最放心孩子在「家裡」活動,卻有三五‧八%的孩子有在家受傷的經驗。
在大多數家長們眼中,「浴室」或「廚房」是家裡最危險的地方,但其實最多兒童是在「客廳」受傷。
迷思2:哥哥姐姐上小學了,應能照顧自己,還可以幫忙照顧弟妹?
大孩子照顧小小孩,因為對危險預知的能力不足,非常容易發生意外,事故發生的當下也無法做有效應變。
居家安全四大要點 只要稍稍調整居家的擺設與細節,便能大大降低在家活動的危險。
「窗戶防墜、欄杆防爬、家具防撞、地板防跌」為居家安全四大要點。
兒童在家受傷的類型以「跌倒、墜落」為最多,被家具「壓、砸、夾、刺、撞傷」的比例則排名第二高。
家裡的椅子、沙發、床和樓梯明明都是老樣子。
這些角落雖不像高處墜落那樣可能造成致命危險,卻是更常發生危險的所在。
既然無法時時控制孩子的行為,家長更要依據孩子的發展檢視家中的防護措施。
‧家具如桌椅、櫃子的尖銳角落,要以軟質橡膠或圓滑物品包覆。 ‧有抽屜、有拉環的家具如櫃子、冰箱都要檢查是否容易大力夾傷,必要時以抽屜安 全鎖固定。 ‧嬰幼兒最怕從床或沙發上滾落,家長應裝置床邊護欄,或降低床的高度,周遭地板 同時鋪上軟墊。廚房、浴室和浴缸底部,則要鋪上防滑墊。
‧剛會走的寶寶很喜歡拉扯電線或窗簾繩,孩子力道不夠讓電線半掛在插頭上,容易 觸電。家中所有的線類都應加以固定,插座應加裝遮蓋。 ‧針對廚房的瓦斯開關和浴室的水龍頭、馬桶蓋,市面上均有便宜又方便的防護鎖或 防護罩。
‧超危險物品(如腐蝕性清潔劑、三秒膠、打火機)、尖銳物(如剪刀、菜刀)與容 易吞嚥造成窒息的小物(鈕扣、藥丸)一定要確實收好。
特別給家有兒童的父母五點提醒:
一、從社會事件中學習 看兒童意外事故新聞時,多數人反應是心疼和驚訝,「怎麼會這樣?」、「她的父母怎麼沒把三秒膠收好?」、「都小三了還在玩打火機?」家長應該好好檢查家裡,是否有同樣的危險因子並馬上移除。
二、了解孩子的活動與認知能力 孩子的活動與認知能力影響了可能發生危險的種類,如小寶寶平衡感差、頭重腳輕;兩歲的寶寶特別喜歡翻箱倒櫃,探索抽屜;四歲的孩子喜歡把自己塞進櫃子裡玩躲貓貓;學齡前後的孩子喜歡挑戰極限。八~九歲的孩子特別愛玩折疊桌。
三、移除危險外,也要教導知識 家長除了移除居家的危險因子外,也別忘了教導孩子安全知識。家長一方面要提供安全環境,一方面也要注重後續教育。
四、時時更新安全觀念 「老大這樣帶沒事,老二應該也沒問題。」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氣質不一樣,有的愛翻垃圾桶尋寶,有的愛玩馬桶水,父母必須清楚孩子的特質,隨時更新安全觀念。
五、勤於落實防護措施 兒童居家安全防護措施,做了肯定會相對安全。
小朋友的天性是好奇、愛玩,活動量大的孩子難免會有小意外。家長一個小動作,也許就能免除孩子可能受傷之苦
撰自 親子天下 作者:李宜蓁
(親子天下雜誌15期)





臺中市私立手中寶托嬰中心

地址:台中市烏日區中華路6號

電話:04-23383580